1月12日,读创推出关注深圳慢行系统的独家调查,报道了单车及自行车道在深圳城市场景中消失复又出现的过程。深圳慢行系统的建设,也引起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高度关注,深圳市交委也积极做出回应。
深圳慢行交通
通常意义上,慢行交通除了是中短距离出行的主要承载方式,同时也是实现与中长距离的公交接驳,轨道服务延伸的重要方式。
网约单车的火爆与慢行出行的需求
一组数据
根据深圳市交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2月27日,有4家互联网自行车企业(摩拜、OFO、小蓝、小鸣)登陆深圳,投放车辆约12万辆;而根据各企业推广计划,春节前推广规模将达到21万辆。
深圳全市日均单车使用率约为4次,日均使用人次已达到62万人次。
截止到2016年底,深圳除光明新区外,各区都建成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全市累计建成自行车租赁点917个,投放近2.7万辆车。
应该说,网约单车的市场火爆程度,给深圳市原有的公共自行车提交了一份“另类的检验单”和发展及完善服务的新思路。
其实,早在2011年,深圳市政府颁布了《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明确提出重构慢行网络,随后完善慢行交通也被写入了《深圳综合交通“十二五”规划》。
如今,五年过去,深圳慢行交通重构进程如何?
深圳已有自行车道2800余公里
这些年来出台的政策
2013年深圳国土规划部门发布《深圳市步行与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作为自行车道设置的标准。推动按片区开展“重构慢行系统”工作,逐步实现由线到网的自行车道规划建设目标,整体提升慢行出行品质。在前海、后海、留仙洞等新开发片区,都充分考虑慢行出行需求。
目前,深圳已开通运营8条轨道,轨道总长度达到285公里,跃居全国第三。市交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深圳重点围绕轨道/公交站点周边完善慢行设施,编制完成了包括《轨道站点周边重点片区自行车网点及专用道规划实施方案》、《民治、白石龙、深圳北地铁站周边慢行设施改善规划》、《轨道三期(7/9/11号线)接驳改善规划及实施方案》等一系列规划,并由各区负责推进落实。
据深圳市交委主任于宝明在出席2016年10月份举行的公交都市论坛时透露,“十二五”期间,深圳已基本形成了“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全市拥有自行车道2836公里,可以满足部分市民自行车骑行的需求。而记者了解到,去年随着轨道三期3条线路的通车,交通部门在沿线各站口已建成风雨连廊11.2公里,有效改善了居民慢行环境。
近期,深圳市交委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健康发展,保障市民合法权益;出台《深圳市自行车停放区(路侧带)设置指引》,将与与交警、城管部门密切配合,规范各类自行车停放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