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届最佳邮票评选活动暨粤港澳邮集精品展览重点邮集介绍


2017-04-22 来源:      编辑:何静



这次集邮展览定位为集邮精品展览,共展出广东省和香港、澳门地区的获得过国家级邮展大镀金奖成绩以上的高奖邮集共23部128框。


   

白发老人在欣赏粤港澳邮集精品。

集邮品展示销售区展示的将出售的邮票。

    为纪念第37届全国最佳邮票评选颁奖大会在深圳举办,迎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进一步弘扬集邮文化,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广东省分公司、广东省集邮协会主办,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深圳市分公司承办,深圳市集邮公司、深圳市集邮协会协办的粤港澳集邮精品展览2017年4月22日在深圳五洲宾馆深圳厅举办。本次邮展展出了粤港澳三地部分获高奖的精品邮集和纪念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主题邮集展品,共34部153框。其中,将特别展出我省在世界展览获得金奖的邮集5部,具体介绍如下:

1、《中国解放区邮票(1930-1950)》邮集

    邮集作者孙蒋涛先生于1989年加入珠海市集邮协会,2013年4月当选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还是陕西省政协委员、珠海画院副院长、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特聘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委理事、中国文联基金会理事、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国家博物馆特聘馆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孙蒋涛先生多年来积极参加全国、广东省举办的各种集邮活动,在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上取得大金奖6枚、金奖1枚;在世界、亚洲国际邮展取得大金奖4枚、金奖1枚,这部邮集也是广东省第一部获得世界邮展大金奖的邮集,为国家、广东省赢得了荣誉。

    《中国解放区邮票(1930-1950)》邮集选择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发行的邮票为研究对象,表现出很强的思想性、史料性和珍罕性。据现有资料统计,中国解放区在这两时期先后共发行的邮票达2000多枚,邮品相当丰富。但是由于展品规模的限制,一部邮集不可能展出选题内的全部邮品,为了更好地反映中国解放区发行邮票的概况,这部邮集十分注重邮集结构的规划,精心安排,对展出素材仔细筛选,力求精益求精。

    作者长期收集解放区邮票,几十年如一日,藏品甚为丰富,在编组这部邮集时,努力突出这方面的优势。邮集几乎包含了选题范围内各解放区发行的绝大部分重要邮票,其中一些已成为珍贵的革命文物,如被誉为区票中“红印花”的淮南区“稿”字四方连是举世闻名的孤品。其他还包括极具历史价值的邮票,如“淮南”、“盐阜”、“山东”、“苏皖”等区的方连、全张。有淮北手盖戳记“平”、“机”邮票,辽宁八一五东北解放周年纪念邮票等。有兼具更多史实足迹的数十件珍贵的实寄封、剪片和旧票,如赣西南赤色邮政邮票、淮南五角星图邮票(私邮)、加盖“辽宁改作”改值邮票、直至建国前夕的福建龙溪邮票等的实寄封。还展出了多种试印票、试色样票、送审票样以及各种错体、变体票等,其中不乏孤品与罕品,如晋绥边区第一版邮票(未采用/采用)试印样、华中区毛泽东像邮票试印样票(未发行)、东北区中共二十六周年纪念邮票黑色对倒反印样张等。这些重要素材均衡地分布在邮集的各个部分,和谐地搭建成一部珍罕素材林立的展品,充分展现了选题范围内的邮品特征,成为一部难以复制的中国解放区邮票邮集。

2、《中南解放区邮票(1948.9--1950.8)》邮集

邮集作者傅骥先生原名傅嘉驹,现任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广东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佛山市集邮协会副会长、佛山市顺德区集邮协会顾问。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唯一认定的“中华集邮名镇”—顺德大良的著名“集邮三杰”之一。小学开始集邮,专注收集“文”字邮票、中南解放区邮票,及爱尔兰邮政历史研究。组编《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邮票》、《华南人民邮政》、《中南解放区邮票》邮集分别荣获全国邮展金奖、大金奖;《爱尔兰邮政历史(17世纪-19世纪)》获得世界邮展获大镀金奖;《中南解放区邮票》邮集获亚洲国际邮展金奖及两次世界邮展金奖。

中南解放区是中国五大解放区之一,位于中原大地中心河南省开始至南部沿海广东、广西地区,包括了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六省,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中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重要地区之一。中南解放区邮政始见于豫西交通管理局,其后在此基础上组建成中南邮政管理局,成为中国人民邮政组成的重要前身。本邮集展示了目前可收集到的中南解放区人民邮政发行的邮票和地方临时加盖票、以及一些唯一的和罕见的采用和未采样的印样、变体票和实寄封。由于邮票的发行和使用处于新旧政权交替的特殊时期,加上地方发行的邮票数量少、使用时间短,极具收集难度,至今还未有同类邮集出现。

3、《中国清代邮驿(1644-1911)》邮集

邮集作者周林先生1963年开始集邮,1984年参与筹组深圳市集邮协会。现为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邮展委员会委员、国家级邮展评审员,广东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集邮协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编组的《中国清代邮驿(1644-1911)》邮集自2003年至今共获世界邮展金牌5枚、国际邮展金牌1枚,在2003泰国曼谷世界邮展第一次荣获世界金牌,是广东省首批在世界邮展中获得金牌的两部邮集之一,改写了广东集邮史。另外《中华邮政改良运动(1947-1949)》邮集也曾获得国际邮展大镀金牌。

《中国清代邮驿(1644-1911)》邮集致力于清代邮驿史料的收集和研究,在编组邮集参展之外,还提倡“史料实物、文献著述、实地考察”相结合的集邮学术研究方法,近10年来已发表邮驿史研究文章20篇、中国邮政史与地方邮史研究文章15篇,其中《光绪朝兵部火票考释》、《宣统朝陆军部火票研究》、《色许至成都驿路考》、《清代排单》、《从排单实物看清代驿递程限》,以及清代公文封套(俗称“驿站封”)标识研究系列文章《鸡毛信小考》、《钉封与钉验标识研究》、《“预用空白”标识探析》、《光绪十年台湾公文封套简析》,均为前人未曾涉及的学术研究课题。

4、《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邮政(1945-1954)》邮集

邮集作者寇磊先生现为亚洲集邮联合会邮展评审员,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广东省集邮协会常务理事、邮展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集邮协会副会长、邮展委员会主任。由于成长在军营,一直对军事题材邮品比较关注,青年时代开始编组邮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邮政》,并在2001南京中华全国集邮展览中荣获大金奖加特别奖,年仅29岁,是我国最年轻的全国邮展大金奖获得者。2003年首次参加世界邮展即获得金奖,是广东省首批获得世界金奖的两名作者之一。2011年当选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士,年仅39岁,是少有的“七零后”会士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邮政(1945-1654)》邮集涵盖的范围从解放战争至抗美援朝战争时期,所展出的邮品都是经历战火洗礼保存下来的军人家书,其中不乏珍品。比如红军占领长沙城时对中华邮政信件进行邮政检查的实寄封、历经十月横跨三个解放区的实寄封、从延安经过军邮局寄出的最早的实寄封、西北地区最早见到的功臣捷报封、1948年印有“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的太行邮局“光荣免费”信封、1949年从上海寄往台湾的军邮封、1949年从安东寄往香港的优军邮件等等,均为难得一见的军邮珍品。

5、《马——丛驯化迈向野化》邮集

作者黄育敏先生现为广东省邮展评审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市集邮协会副秘书长。1978年出生,属马,1985年开始集邮。编组的专题邮集《马——丛驯化迈向野化》在2017年中国南宁亚洲邮展荣获金奖,是广东省在亚洲邮展中第五部获得金奖的邮集。另外编组的邮政历史邮集《抗战时期的中国国际邮路(1937-1945)》获2017年墨尔本亚洲邮展大镀金奖;编组的一框航空类邮集《中德早期航空邮政(1923-1941)》获北京2015中华全国现代集邮展览金奖+特别奖;编组的一框航空类邮集《飞越红色天空——中国经苏联航空早期国际航邮(1923-1941)》获2017香港地区邮展金奖。撰写的学术论文《二战时期上海盟国战俘营和侨民集中营通信研究》入选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集邮学术论文选》。

6、《香港航空(1924-1952)》邮集

作者李安娜女士现为香港邮学会副会长,华邮拍卖有限公司东主。李安娜女士的父亲是香港著名集邮家李镜禹先生,幼承庭训,耳濡目染,走上了邮票收藏的道路。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连贯中西,李安娜女士的藏品也涵盖中国、美国、日本以及英属地区,并最终确定以香港航空邮件为组集目标,最终于2016年美国纽约世界邮展一举夺得金奖。每十年举办一次的美国世界邮展和英国世界邮展并称为当前水平最高的世界邮展,能在这两个世界邮展上夺得高奖,实属不易。

《香港航空(1924-1952)》邮集所展示的邮品从香港1924年第一次尝试使用飞机代运邮件开始,由于香港特殊的地理位置,是进出中国非常重要的一个通道,大多数中国和欧美国家的航空邮件都要经过香港中转。而1924年至1952年之间,又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比较混乱的一段时期,战乱不断,内有军阀混战,外有日本侵略,中国的国际邮件进出口对香港这个英国殖民地更为依赖。故此提升了香港航空邮件的重要性,并产生了不少珍贵邮品。

 


[编辑:何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