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举办《现实之疡与理想之光--影视创作题材的突破与创新》线上讲座。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30日讯(记者 何静 通讯员 田英咸)8月30日下午,一场题为《现实之疡与理想之光--影视创作题材的突破与创新》的讲座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这是“艺术有约”福田区文艺家系列讲座活动之一,由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文联主办,福田区影视艺术协会承办。
主讲嘉宾、著名作家、编剧何邦瑞毕业于中国作家讲习所,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员,先后创作出版了长篇小说《生逢理想时代》(《柳岸花明》)、《红房子》《中国夫妻》《托起明天的太阳》等作品,以及《黑白记忆》《至爱》《十二个月亮》等十多部影视剧剧本,其中大型人物传记电视剧《一诺无悔》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和爱奇艺等网络平台同步播出,在全国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该讲座围绕《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话题展开,揭示了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创作规律。何邦瑞认为,对生活的“发现”,是必须要坚守的创作规律。影视作品题材的突破与创新,首先在于对生活的不断“发现”。这个“发现”,就是要找到创作作品的那棵种子。而这棵种子又必须是鲜活的,独具品质的精神内核。只有这样,作品才能真正长成参天大树。但如何具备这种“发现”的能力,潜质,让自己有一双独立慧眼,是每个创作者的毕生之课。
何邦瑞表示,当“发现”到了,在纷繁复杂,多彩多姿的生活中找到了那棵宝贵的种子,接下来就需要创造力了。能不能让这棵种子成活,而且最终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同样是每个创作者的毕生之课。创作—创新,不仅仅依赖于技巧,依赖于技巧往的创作,往往会重蹈各种套路,让作品降低品位。“发现”是创作的启点,也是根基,发现到了,首先方向就对了,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优秀作品。否则,一切都必将走向平庸。
讲座中,何邦瑞分享了自己的电影作品《黑白记忆》和电视剧《一诺无悔》创作背后的故事。
电视剧《一诺无悔》是根据“时代楷模”“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的先进事迹为蓝本改编创作的。廖俊波不幸去世后,老百姓对他深怀感念。编剧何邦瑞、何艾霖冒着酷暑,跋山涉水,沿着廖俊波的足迹进行大量走访、调研,逐渐触摸到廖俊波的精神高度,理解了老百姓对他的情感为何这么深。
何邦瑞说,廖俊波的车上有几样必备的东西,被子、雨衣、雨靴、手电筒,他从当乡党委书记时起就是这个习惯,不管做什么,都时刻准备着下基层掌握第一手资料。他认为只有真正了解实情,才能实事求是开展工作。“强调真实,深挖细节,英模人物创作要避免同质化,生活永远是创作的源泉”,何邦瑞说。
廖俊波用短短四年时间,让一个省级贫困县转变为经济发展先进县,让三万多贫困户脱贫。这是廖俊波的事迹,但《一诺无悔》的剧情不止高度提炼过的工作成绩,而是凭细节塑造了一位有人情味的基层干部,在点滴中沉淀出一位人民公仆的力量,正是通过对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深挖,将其艺术再现,塑造的人物才真正有血有肉有筋骨被观众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