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河者说|高凌云:窗外香港,对河套充满希望


2022-07-21 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辑:许诗妍



作为首家落户合作区的港校——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产学研转化仅仅是“三层楼的距离”。窗外就是香港,高凌云说对这里充满希望。


本期《过河者说》走进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视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7月21日讯(记者 郑银滋  陈湛淇)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东风,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上,科创持续迸发源源不断的生机。

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于2020年5月正式成立。

作为首家落户河套合作区的香港高校,香港科技大学于2020年5月成立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已获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及博士后实践创新基地,也是合作区内首家获批该类资质的港校事业单位。

科研创新孵化出“梦想之花”

高凌云2015年在香港毕业后加入香港科技大学深圳平台,也是首批投身于研究院建设的港科大职员。眼前的她正在介绍着展厅里的各种科创成果。

高凌云介绍研究院部分科研成果。

研究院将港校的优势资源和深圳的产业环境、科创政策进行完美结合,打造港青创业的最佳路径。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的展厅里陈列的展品,基本上都是港科大的教授技术转化的项目,以及一些校友创业项目。

在粤港两地科创街融合日愈紧密的背景下,在粤港澳大湾区逐渐形成“香港研发、深圳转化”的新模式。香港科技大学可以说是其中的引领者之一,孵化了大疆科技等知名高科技企业。

港科大位于合作区的实验室。

在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福田基地),产学研转化仅仅是“楼上楼下”的距离。据高凌云向记者介绍,目前福田基地内在孵的19个项目里有5个都是港科大教授参与的高精尖技术产业化项目。在深港协同创新中心的40层进行科研开发,在41层的蓝海湾孵化港(福田基地)进行孵化,形成了“楼下科研、楼上创业”的内部循环,形成完善的科研孵化链条。

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展厅。

本月8日,合作区推出深港科创合作“八大举措”,出台实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科研及创新创业若干支持措施》强强联手,对前沿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产业化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支持,推动“五流四制”制度创新体系落地实施,促进科创要素的便捷高效流动。

“在这里(合作区),研究院也是很好地践行了大学使命,同时也是很好地结合了深港两地的优势元素。我们窗外其实就是香港,我们对这片地方充满希望。”高凌云说道。

便利办事生活乘“政策之风”

“现在注册公司,不用出园区,网上一天就可以办完了,e站通也非常便利。”高凌云和记者说道。

小暑开鹏翼,新蓂长鹭涛。在7月7日举办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暨深港河套“招商引智”推介大会上,福田区区长周江涛重磅发布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联合政策包》《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技术攻关及产业化创新若干支持措施》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支持港澳青年实习就业与创新创业资助计划》三大政策,在深港协同、产业创新、港澳青年发展等方面发力,持续释放“条条叠加”效应,以实打实干的措施将人才与科技、项目、产业有机结合,推进深港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

合作区“e站通”综合服务中心是全市首个关地一体政务大厅。

独特的区位优势,皇岗、福田口岸近在咫尺,因地制宜、分散嵌入科创区,对创新空间、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生活配套运用智能化手段予以配置整合、高效整理。

园区内各类科研院所和创新企业楼厦鳞次栉比,合作区这片福田闹市旁的“世外桃源”,为科研学者及创业新星开辟了一片纯净的乐土,吟咏创新发展的华章,奏响今朝奋进的旋律,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编辑:许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