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科医生赵晓华:“驻扎”在慢性病患者家中的健康顾问


2021-12-02 来源:深圳新闻网     编辑:黄卓坚



赵晓华认为,好大夫把治疗方案罗列给病人时,会给病人分析清楚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治疗倾向,慢病医生更像是驻扎每个患者家中的健康顾问,医生应该为患者考虑得更多。“对我们慢病医生来说,更多的注重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宣教。”


巡房的时候,赵晓华正在给患者把脉。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1年12月2日讯(记者 郑银滋 黄卓坚 )赵晓华的医者生涯从一个"错误“开始。在一阵误打误撞下,2006年赵晓华考入山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2011年考入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博连读。回看过去的行医路,赵晓华感叹道,“医生是一个让人成就感满满的职业。”

赵晓华与同事讨论患者病情。


十年如一日,随访如老师家访

“与外科医生不同,像糖尿病这类慢性病需要我们医生和患者建立长期的联系,定期随访,时间长了都像亲人朋友一样。就算是放假,心里也惦记着病人的情况。”面对回访的病人,看到他们能健康地生活,赵晓华就觉得无比幸福。

叮嘱他们要定期回来抽血复查,督促他们要健康饮食和作息,保持心情愉悦……赵晓华说自己像是操心的患者子女,与患者之间虽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

正在给病人问诊的赵晓华。


看过无数生命的脆弱与顽强,直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赵晓华变得更加平静,也学会了用更热情和温暖的方式面对患者。

赵晓华正在查看当天的就诊记录。


患者和儿子,手心手背都是肉。

对于赵晓华来说,医院就像是第二个”家“。做医生不容易,医院双职工家庭更不容易。赵晓华的丈夫是一名骨科医生,赵晓华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平衡家庭和工作。“如果说两个人都是一线的话,很少能够碰在一起双休放假的,晚上10点多回到家小孩都睡着了,值夜班就更没有办法了。”一边是需要照顾的病人,另一边是家里需要陪伴的孩子,赵晓华形容这种感受是”手心手背都是肉“。

赵晓华的儿子正在上幼儿园,作业形式已不再像以前一样仅用纸笔完成,需要拍摄视频进行线上打卡,家里的爷爷奶奶已经没有办法辅导作业,“给他的陪伴还是太少了,心里也觉得比较亏欠。”

巡房过程中,赵晓华一边询问患者情况,一边给患者把脉。


赵晓华在办公室接受记者采访。


医生的温度,比技术更重要

赵晓华所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成立于2019年1月,是集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诊断、防治为一体的综合性诊疗中心,是福田区重点专科、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中医药诊治糖尿病特色诊疗示范基地。在这样专业实力极强的科室中成长,练就了赵晓华过人的专业能力。不过,赵晓华始终认为,作为医生更重要的是温度而非技术。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赵晓华在导师手上接手到一个在山西农村身患格林巴列综合征的患者,由于路途遥远和患者出行不便等因素,患者无法每次都亲自到医院就诊,赵晓华每个月定期追踪这名患者的病情,这一追踪便是5年的时间。提前帮患者预约中医馆的医生进行视频会诊,与患者家属微信沟通病情,赵晓华欣慰说道,“能帮助到他,我就已经觉得很开心了。”

赵晓华给患者把脉。


慢性病病人经常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欠缺专业知识的患者和家属并不知道该如何对病情进行控制。赵晓华认为,好大夫把治疗方案罗列给病人时,会给病人分析清楚本身存在的问题和治疗倾向,慢病医生更像是驻扎每个患者家中的健康顾问,医生应该为患者考虑得更多。“对我们慢性病医生来说,更多的注重对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宣教。”

工作之余,赵晓华也在忙碌地整理资料。

赵晓华认为医患关系就像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大家都在对抗疾病这个共同的敌人,在这个大前提下,医生有担当,患者能理解,医患关系必然会越来越好。

文学家泰戈尔曾经这样讲:“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还是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赵晓华说自己愿做一片小小的叶子,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福田)内分泌科的发展增添一丝新绿。当看到越来越多有责任感、有热情的年轻人投身于医学事业,她说除了感到欣慰,更感受到传承救死扶伤精神的重要性。


[编辑:黄卓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