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综艺需要“秀”也更需要“真”


2019-03-27 来源:新京报     编辑:邓涛





《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杨天真正在和公司员工开会,讨论旗下明星发展问题。

  【综艺窗】

  《我和我的经纪人》上线的第一个周日晚上,就迅速占据了微博热搜榜单,围绕着核心人物——壹心娱乐影视经纪公司的创始人杨天真的讨论热度甚至超过了节目中出现的艺人,套用一句互联网上的流行语来说,这档真人秀综艺节目是无可争议的“腥风血雨体质”。但随着节目出圈,观众的质疑声也出来了:这究竟是真实的娱乐圈,还是只是一场明星立人设的秀?

  壹心娱乐和老板杨天真,可以说是近年来娱乐圈炙手可热的经纪团队。与此同时,尽管杨天真的名字在互联网平台上被大家讨论,但对于经纪人这个职业,甚至对于整个娱乐圈的运作情况,大部分观众是不了解但又保持着高度的兴奋与好奇的。就像节目中张雨绮说的那样,经纪人和艺人的工作是相对封闭的,而也正因如此,这是一档真人秀求之不得的好素材。

  熟悉却又不熟悉,是一档节目最为吸引观众的地方。何为熟悉?就是将话题直接瞄准舆论中的热点人物以及热点作品,还会在节目中对广受争议的问题直接回应,节目话题自带讨论度,此为“秀”。何为不熟悉?就是将外人所看不到的职业过程当作内容展现出来,当大家对屏幕前的东西习以为常时,冷不丁将幕后的“生产过程”放到观众眼前,艺人和经纪人变成了工作中专业的甲方和乙方,作品、代言、接拍、综艺……这些大家只见过成品的东西,在这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衡量、判断和调查,此为“真”。

  因此,这当然可以说是一部好的真人秀,“秀”的部分能够精准把握观众的刺激点在哪里,比如“张雨绮的感情问题”、“女明星的自我管理”、“人设营销”,但是节目又是以“艺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视角来迎合市场热点,因此不会给人以过度营销的观感;“真”的部分又能将演艺圈与普通观众之间的距离弥合,比如以经纪人职场生存的视角来讲述故事,配合“职场小白”、“情同姐妹”、“女强人”的故事类型设计,使得观众产生同理心和代入感。

  我们可以看到,节目播出后,客观上来说扭转了舆论对于杨天真及其营销技巧的消极印象,但更多人看到了她作为经纪团队领导的专业性,以及为人处世的聪明和大气。同时,节目中亮相的四位经纪人也很快地立住了他们的人设,他们与艺人之间的关系也清晰地展现出了四条故事脉络。从这一点上来说,《我和我的经纪人》作为职场真人秀的定位,目前来看可以说是成功的。

  当然,真人秀既然有“秀”的成分,一定会被讨论“是否有剧本?”其实,作为一档综艺节目,如果没有具体的内容策划和人物设定,根本是没有办法成型的。观众会问这个问题,一方面是出于对节目生产机制的不了解,观众期待的是完全真实的“上帝视角”,尽管理论上观众的心理期待是无法满足的,但是好的综艺能够通过平衡“真”与“秀”的成分来留住观众;但是对于“秀”大于“真”的节目来说,观众就会产生对于“生硬拗人设”的抵触心理。明星希望通过上综艺来满足自己的诉求,要么是增加曝光,要么是调整人设,但是观众出于好奇心与娱乐的诉求无法被满足,这就变成了单方面索取的行为,观众自然不买账。

  《我和我的经纪人》通过职场故事线来紧扣“真实”,的确做到了模糊焦点、声东击西的效果:通过朱亚文与经纪团队关于“吸粉”问题上的分歧来表现他作为演员的专业和痴迷;通过乔欣与经纪人的纠结、不自信和焦虑,来体现她像普通女孩一样坦诚和单纯;通过讲述张雨绮和经纪人如何共同渡过难关来体现她在“大女人”之外的感性和脆弱面;通过主讲白宇经纪人的不成熟和成长故事,来体现白宇的“暖男”形象……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策略。

  但是,直到张雨绮前夫的爆料,指责她在节目中演戏、欺骗和卖惨博取同情心打破了这一平衡。事情的真相我们不得而知,但是这个突发事件的确破坏了观众与节目建立起的信任感,因此,张雨绮这条故事线如何继续,恐怕需要转换赛道。

  □豆包(娱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