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菜农均来自外地 看天吃饭 年收入数万元(组图)


2017-08-21 来源:深圳晚报     编辑:何畅



2004年,深圳进行全面城市化后,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全市户籍人口全部改为城市居民。现在深圳农田的耕种者均为外来农民,他们离开家乡来到深圳,守着农田辛勤耕作,谋一份生计。


 

深圳目前的农田,近九成在种植应季蔬菜,以叶菜为主。

 

原标题:

谁知盘中菜 棵棵皆辛苦

深圳菜农均来自外地,看天吃饭,年收入数万元

深圳新闻网讯 今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发布《深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完善方案,规划调整后,全市耕地保有量由4288公顷(6.4万亩)下降为2688公顷(4万亩),其中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2000公顷(3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龙岗、光明、宝安、坪山等原特区外地区,中心城区耕地保有量仅为6公顷(90亩)。

2004年,深圳进行全面城市化后,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全市户籍人口全部改为城市居民。现在深圳农田的耕种者均为外来农民,他们离开家乡来到深圳,守着农田辛勤耕作,谋一份生计。

来深种菜,一种就是20多年

558亩,100多户菜农,位于龙岗区兰水村的龙东菜场。毛阿成在这里承包了3亩地,种植空心菜和麻叶。

毛阿成是茂名信宜人,1995年从老家到龙东菜场种菜,这一种就是20多年。除了过年或有事,毛阿成基本不会回老家,每天都守着这几亩菜地:早上7点到菜地锄草,或是耕地、播种、施肥,11点多回家做饭、吃饭,下午一两点又回到菜地收菜,5点多用三轮车把菜拉到附近的大广批发市场卖,卖完才回家。日复一日。

菜地边上一间20多平方米的平房就是他的住所。2004年,场主在龙东菜场周围建了几排平房,租给菜农们,月租180块。

来自揭阳的老林夫妇1992年就来到深圳,先后辗转龙华清湖、东莞雁田、龙岗平湖的菜场,2005年来到龙东,在平房住了12年。

平房很简陋,进门是窄小的洗手间和厨房,客厅被一张床铺占去了四分之一的空间,床铺用布帘围了起来。茶几、橱柜、电视机、电风扇……这些都是老林自己购置的。

和毛阿成同样来自信宜的林伯在龙东种菜17年了。他的儿子儿媳在家乡工作,把1岁多的儿子留在林伯身边。他每天都用婴儿背带背着他的小孙子到菜场,一边收菜,一边带孩子,孩子哭了还要哄着。

看天吃饭,年收入数万元

1992年以前,龙东菜场的菜地属于村民个人所有,1992年由政府征收为国有,深圳果菜贸易有限公司向政府承租大量菜地,并由旗下的田地蔬菜基地发展公司代为管理。林少雄当时从布吉的一片临时菜地转移到龙东,向田地蔬菜基地发展公司承包龙东菜场,再分租给菜农们。

龙东菜场场主林少雄告诉记者,由于暴雨暴晒和台风等原因导致蔬菜产量下降,从2013年开始,承租的菜农越来越少。从原先的200多户缩减到100多户,不再承租的菜农都跑去打工了。留下来的菜农因为本身年纪大,文化程度低,不太会讲普通话等原因,只能继续守着菜地。

现在的承租者以广东、广西、江西人居多,一部分是1992年跟随林少雄从布吉转移而来的,剩下的则是通过老乡介绍过来的。他们平均每户租3~4亩菜地,每亩菜地年租3000元左右。每年年底交下一年的租金,之后菜地种什么,怎么种,都由菜农自己安排,自负盈亏。

“我们就是看天吃饭。”毛阿成告诉记者,并不是每天都有菜收。天气好的时候,一天能收100多斤青菜,1斤能卖两块左右,前些日子刮台风,1斤就1块钱。“种菜收入是无法估量的,年毛收入多的七八万元,少的三四万元。”毛阿成说。(深圳晚报实习生 余津津 记者 王炳乾/文  陆颖/图)